云上九江APP

微博:视听九江

服务号:云上九江

订阅号:九江广播电视台

九江七中语文组开展名师走教活动,九江一中名师邹月英送课参与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4月9日上午,九江一中特级教师邹月英到九江七中初二(7)班开展走教活动。九江七中校长吴琪、副校长吴江、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本次送教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教学展示和交流研讨。

常识复习,吟唱铺垫

进入正课之前,邹老师以“2024年3月21日是什么日子?”进行导入,学生回答:春分、花朝节、世界诗歌日。邹老师顺势提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学生可答出《诗经》。接着复习诗经六义,邹老师补充《论语》、《经典常谈》对《诗经》的评价。邹老师播放《国风·周南·关雎》的吟唱视频,邹老师示范吟唱《小雅·鹿鸣》,师生同唱《周颂·丰年》,进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诗经》的情感有所感悟,吟唱出真情实感。通过对三首《诗经》的吟唱,邹老师为本节课的吟唱做好氛围铺垫。

吟唱经典,且行且思

进入正课——《诗经·秦风·蒹葭》。学生示范读,学生齐声读,教师配乐吟唱,教师让学生试着将《诗经》改写成白话诗,教师示范改写的第一章,学生齐读白话诗,学生改写剩下两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诗经》魅力,把握《诗经》重章叠句、托物起兴的特点。吟唱可将学生沉浸到《诗经》的语言中,让学生懂得《蒹葭》是“主人公”追求“伊人”的故事。让学生在声音与文字的提示下,跨越时空的障碍,自主地走入诗文所描述的内容,走入诗歌的内心。课堂充满了朗朗吟诵之声的那一刻,也是传统文化流入学生血液的一刻。

邹老师结尾提问能否将“伊人”改写为“佳人”,得出“伊人”的隐喻义,将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理解为那些为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进而引导学生去读经典的书,去做有根的人。

潜心教研,反思日常

授课结束后,听课教师齐聚文馨楼三楼教师书吧,老师们纷纷表示《诗经》不仅在优美的文字之间闪耀着它的光芒,更是在音韵的协调之下焕发着它的生机,吟诵不衰。因此我们在学习《诗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借助吟唱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诗词,感受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语文组的教师们对邹老师本次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或讲收获,或论方法,或提意见,在研讨中每个人都收获颇丰。通过名师走教示范课,教师们可以从中学习,从中积累,将吟唱教学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来源:九江七中)

编辑:柳飘蕙

责编:刘新乐

审核:熊焕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