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预防与治疗
节目嘉宾:冷朝辉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节目主题:鼻咽癌的预防与治疗
节目内容
1.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鼻咽部又称上咽部,位于颅底与软腭之间,连接鼻腔与口咽。鼻咽腔由六个壁构成:前、后、顶、底和左右侧壁组成。
2.鼻咽癌的流行病学?
总的来说,发病率是不高的,鼻咽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人种特征,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高发。比较近的走近大家的视野是我们得知马来西亚的著名国宝级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就是得了鼻咽癌就退役了,因为治疗、年龄及治疗的一些毒副反应、体力等问题就退役了。除了他以外,还有公开报道的名人有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香港长期活跃在电影和电视剧领域专门演反面人物成奎安。
据统计,2018年全球新发鼻咽癌病例约13万例,我国新发约6万例。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高发,广东省个别高发地区发病率可达30-40/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2.8:1,其中40-60岁为发病高峰。
3.鼻咽癌的病因有哪些?
鼻咽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为:
1. EB病毒感染:EB病毒容易在湿热的环境下易感,感染以后很多抵抗力下降了,病毒会在少数患者的这个黏膜存活下来,在合适的条件下,它把正常黏膜转化为肿瘤。转化为肿瘤以后大多数鼻咽癌活检找到EB病毒;释放到血液中,鼻咽癌患者血清出现EB抗体,且和病变相关;EB病毒抗体阳性者患病率较阴性者高82倍。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和筛查。值得注意的是,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感染EB病毒不一定就会得鼻咽癌。
2. 化学因素:鼻咽癌发病的地区聚集性反映了同一地区环境和相似饮食习惯中某些化学因素致癌的可能性。那么影响鼻咽癌致病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有些地域喜欢吃腌制食物,食物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亚硝酸盐,这是一种促癌的物质,在胃酸情况下成为亚硝胺化合物,这样会产生致癌作用。同时发现烟和酒也是鼻咽癌的不利因素,可以激活这些病毒。
3. 遗传因素:有家族聚集倾向,某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在和鼻咽癌患者交流过程了解到30%患者等有肿瘤病史,10%患者会有鼻咽癌的家族史。
4.鼻炎会引起鼻咽癌吗?
鼻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鼻咽癌,但长期的慢性鼻炎得不到控制或加重需要正规检查。
一、鼻炎本身不是鼻咽癌的直接原因。鼻炎是一种鼻腔黏膜炎症,主要由于鼻咽黏膜受到感染、过敏等刺激引起的。而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由于鼻咽部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导致的。
二、鼻炎是否增加鼻咽癌的风险,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的因果关系。长期慢性鼻炎不一定会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因此,如果您长期患有鼻炎并不必过度担心患者鼻咽癌的风险。然而,如果您的鼻炎症状长期得不到控制,或出现其它异常变化,如不明原因的鼻出血、耳鸣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面麻复视等,建议及时就医,以避免可能的鼻咽癌风险。
5.鼻咽癌有哪些症状?
1. 鼻出血和涕中带血:早期可出现回吸性涕中带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鼻出血。
2. 鼻塞:鼻咽部肿瘤堵塞后鼻孔和鼻腔,引起鼻塞,严重的可致张口呼吸。
3、耳鸣、听力下降: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引起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
3. 头痛:多为单侧持续性头痛,常因肿瘤侵犯颅底骨质或神经引起。
4. 面部麻木:这是三叉神经受侵所致的感觉异常。
5. 复视及眼部表现:肿瘤侵犯眶内及所支配的神经导致。
三大体征:鼻咽肿物、颈部淋巴结肿大、颅神经麻痹症状。
6.如何诊断鼻咽癌?
病史及体检:凡有五官症状或头痛、颈部肿块或普查EB病毒抗体阳性或来自鼻咽癌高发区,均应做鼻咽镜、影像学及病理等检查确诊、了解病变范围、提供分期和为疗效判定及随访提供基础。
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的病变情况,必要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鼻咽部 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EB 病毒相关检查:如 EB 病毒抗体检测、EB 病毒 DNA 定量检测等,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并非所有的鼻咽部肿物都是鼻咽癌,需要和良性肿瘤(鼻咽息肉、腺样体肥大、纤维瘤)、鼻咽部炎症性疾病(鼻咽炎、鼻咽结核)、其它恶性肿瘤(淋巴瘤)相鉴别,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鼻咽部活检明确诊断。
7.鼻咽癌如何治疗?
鼻咽癌并不可怕,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经过正规的治疗,5年生存率达86%,其中I期达97%、II期94%、III期达84%、IV期69%。
1.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因为鼻咽部位置特殊,周围有许多重要器官,淋巴结转移率高、手术很难做到根治;恶性程度高,95%为非角化性癌、放射治疗敏感,放疗对其有较好的疗效,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放射治疗主要依赖于机器(直线加速器)的治疗。
2. 化学治疗:把细胞毒性药物输入体内,早期肿瘤单纯放疗即可,如果肿瘤大、淋巴结多,需要加强肿瘤,可与放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也可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放疗与化疗配合模式有放疗前化疗(大化疗)、放疗同时化疗(小化疗)、放疗后化疗(辅助化疗)。哪种模式最好,多项研究证明:放疗前化疗+放疗中化疗是高危鼻咽癌最佳治疗策略。少部分仍会复发,极高危患者可采取放疗后口服节拍化疗。
3. 免疫治疗:和化疗细胞毒不一样,输入体内激活自身免疫力,攻击肿瘤细胞,和化疗协同作用。是晚期(复发转移)联合化疗是标准治疗。
4.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放疗后残留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放射治疗包括二维放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已经累积的资料表面,IMRT用于鼻咽癌治疗明显优于二维常规放疗,主要是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明显降低鼻咽癌患者腮腺损失、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鼻咽癌放射治疗一个完整疗程大概6-7周,周一至周五放疗,周六周日休息。放疗一次时间从动态调强一次30分钟、静态调强一次10分钟,容积旋转调强一次3分钟。
放射治疗流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和手术和化疗都不一样。因为射线毕竟是一个有杀伤力的射线,它从体外照射到我们体内肿瘤要穿过很多的正常组织才能达到靶点,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会造成损伤,引起副作用,那怎么保证我们的治疗的精度,尽量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治疗的副反应呢,要求治疗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1. 体位固定:保证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放疗是一个长程的治疗,它不是一天完成的,要每天躺在机房里面然后要固定一个位置。鼻咽癌长在头颈里面,我们需要固定头颈部,一般选择头颈肩模,在高温热水会软化,软化之后扣在病人的头颈部,然后塑成头面部的相应形状。有了这个装置,我们能保证每次治疗的位置是不变的。
2. 模拟定位和CT扫描:放射治疗计划制定的基础。患者带着上面的装置到机房进行CT扫描,它和CT扫描不太一样,用来给医生做计划设计的,扫描结束把图像传到医生电脑。
3. 靶区勾画:确定照射的范围及剂量,医生在CT上每个断层找到肿瘤在哪,把它勾画出来,找到周围有哪些我们要保护的正常器官,头颈部从上到下有20-30cm,我们扫描3mm一层会形成100多张图像,一层一层去勾画肿瘤组织和正常器官,任务量很大的。年轻医生勾画需要几天的时间,一个熟练医生连续不断坐哪里不被打扰去勾画也需要4-5小时。
4. 复位验证:保证计划设计和实际治疗相一致,放疗之前看位置和计划设计位置是否吻合。
放疗不良反应包括急性反应和远期反应。
口腔黏膜反应:放疗损伤黏膜影响进食,2-3周明显,4-5周达高峰,5周后开始减轻。
放射性皮炎:3周开始出血皮肤发红-干性脱皮-湿性脱皮。
口干:放疗开始出血,可做一些辅助治疗减轻,多饮水、口服麦冬/石斛/罗汉果泡水。
味觉改变:放疗后出血吃什么都是咸的,是可恢复的。
远期反应:
口干:二维/三维放疗几乎无解,主要控制唾液腺受量。
与侵犯范围有关的:颞叶损伤,主要早发现、早治疗;口咽、喉咽相关的吞咽苦难、构音障碍,主要勾画靶区、计划评估要小心。鼻窦炎:注意鼻腔冲洗。下颌骨坏死:预防为主,
8.如何预防鼻咽癌?
我们前面说到了鼻咽癌的发病因素:遗传、EB病毒、环境因素。遗传是爸爸妈妈给的,我们没有办法选择;EB病毒感染我们没有办法逃避,我们虽然知道发病和EB病毒密切相关,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唯一能入手的就是从环境因素,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有害烟雾吸入,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环境污染;适当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态。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感染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鼻咽部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及减轻毒副反应。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梅 正
责编:陈 姗
审核:朱 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