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余滢)10月13日,九江市“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专场)举行,九江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于先葵作主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九江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迭代升级的破茧重生之路。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稳住了全市经济大盘。这十年,生产总值连续迈过2000亿、3000亿两大台阶,2021年达到3735.7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工业持续优化升级,2012年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8年成为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唯一综合试点。现代服务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加快,九江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相继建成运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油茶、茶叶、水产品“两茶一水”走向品牌化,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覆盖率达到70%,九江(修水)国家农业科技园成功获批,彭泽县获批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十年,九江坚持项目为基、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的城乡蝶变之路。坚持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流程服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精心谋划和推动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武九客专建成通车让九江走进了高铁时代,九景衢铁路、安九客专陆续建成投运,全市铁路营运总里程较2012年增加209公里,增加近6成。国能神华九江电厂、大唐国际瑞昌蜈蚣山风电场、共青江益光伏、省天然气管网永武修支线项目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陆续并网,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780.5万千瓦,已投运油气长输管道425公里。
——这十年,九江坚持改革攻坚、开放发展,走出了一条活力进发的开放合作之路。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聚焦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跨江发展及大南昌都市圈等省际省级战略,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建立,新一轮跨江合作全面开启。在2020、2021年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分获第一、第二,是全省唯一“企业评”“部门评”“第三方评”都进入前三的地市,有7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前20,瑞昌更是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市场主体个数从2012年的19.14万户增长到2021年底的44.97万户,增长2.35倍。
——这十年,九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美丽生动的绿色低碳之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57.77%,湿地保护率达63.68%,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III类水质达标率100%,万元GDP能耗降至0.4376吨标准煤/万元,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堤外生态绿化带、堤内园林景观带”的百里长江风光带已经形成,实现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全省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对策研究,全省首创用能权、排污权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地落实,武宁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在全国率先成立。
——这十年,九江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惠民的幸福安康之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分别达到43658、18838元,较2012年实现了翻番,九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十年来争取中央支持社会事业项目792个,补助资金超23亿元,新增养老床位1.68万张、3岁以下托位1.3万个,养老、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价格调控机制不断完善,加大猪肉、牛羊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群众生活更加安心、放心、舒心。
于先葵说,十年来,九江发展改革领域的变化,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站在新的历史超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全方位推动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勇于担当、善作善成,以发展改革各项事业的新气象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黄碧辰
责编:刘新乐
审核:欧阳想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