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记者 余滢)10月8日,九江市“非凡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专场)举行,九江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熊运锋作主发布。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九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战胜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实步伐,在新时代实现新跨越。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于2015年、2019年先后迈上2000亿、3000亿两个千亿元台阶,2021年达到3735.68亿元,是2012年的2.4倍,年均增长8.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7.9:56.0:36.1调整为2021年的6.6:47.8:45.6。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达到292.23亿元,是2012年的2.06倍,年均增长8.4%。金融市场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500.58亿元,年均增长13.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4020.72亿元,年均增长17.7%。指标份额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全市大多数指标占全省份额不断提升,均超过1/9(11%)。
现代农业加速推进,脱贫攻坚成就辉煌。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4.3%。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663家,实现销售收入1203亿元。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21年,全市茶叶产量1.1万吨,是2012年的1.9倍;水产品47.2万吨,是2012年的1.2倍;水果14.31万吨,是2012年的1.1倍。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市26.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完成1414个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新(改)建“四好农村路”569.1公里。5877座(处)水毁工程完成修复,18座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基本完工。
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工业规模持续壮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4户,是2012年的2.4倍;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7430.31亿元,年均增长11.0%;利润总额达706.3亿元,年均增长17.6%。产业集聚成效明显。2021年,七大工业产业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2.3%,其中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和钢铁有色产业等5个产业达千亿。工业园区提档升级。九江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千亿园区,湖口、瑞昌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700亿元、600亿元。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1%,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较快增长。交通运输加力推进。庐山机场成功复航,安九客专建成通车,中亚班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2021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4051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29公里,货运周转量由2012年的361.25亿吨公里增加到446.08亿吨公里。邮电通讯稳健发展。2021年,全市特快专递218万件,是2012年的2.6倍;移动电话户数494万户,比2012年增加13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4.19万户,是2012年的4.2倍。
消费市场韧劲增强,新业态引领新消费。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达1037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7.81亿元,年均增长13.0%。新兴业态不断发展。城市综合体和大型购物中心陆续建成投入运营并日趋成熟。2021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141亿元,增长21.5%。旅游经济不断跨越。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93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34倍、2.55倍。
对外开放升温加热,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对外贸易持续扩大。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1.57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9.6%。利用外资成果丰硕。2021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27.3亿美元,年均增长11.9%。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纵深推进“放管服”、“多证合一”、绿色殡葬等重点领域改革。2021年度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第2。“三个一”改革典型推广应用机制全国推广。打造了长江最美岸线、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等一批改革品牌。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优势更加彰显。城市框架不断扩大。中心城区由“老两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新时代”,再向“赛城湖时代”迈进。全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99.77平方公里扩大到2021年的163.1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12年的73.58万人扩大到2021年的118.55万人,2021年城镇化率达62.15%。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获评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共享发展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21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数达16.42万人。普通中学295所,在校学生数33.04万人。小学554所,在校学生数37.61万人。幼儿园1499所,在园幼儿数达16.14万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58元,是2012年的2.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38元,是2012年的2.4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2012年的31.43平方米/人提高到2021年的50.92平方米/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2012年的46平方米/人提高到2021年的57.59平方米/人。2021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47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35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5.18万人,比2012年增加40.75万人。此外,科技事业持续进步,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
编辑:吴 晨
责编:陈 姗
审核:江 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