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
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增强听力健康意识、养成科学用耳行为
是保护听力健康的关键
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超1.2亿人存在听力障碍
其中30%竟为18-35岁青年群体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带你看清那些潜伏在生活里的
【案例分享】
近日,22岁的游戏主播小陈因持续耳鸣前往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其听力水平竟然相当于60岁老人。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年轻人听力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
据小陈介绍,由于职业需要,她每天都要佩戴入耳式耳机进行直播,时间超过8小时。长时间的高分贝声音刺激,成为了他听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接诊医生在展示其耳内镜报告时痛心地表示:“每天超过8小时的高分贝刺激,导致毛细胞不可逆损伤。”医生进一步解释道,内耳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的关键结构,一旦受损,很难再生修复,从而造成听力下降。
事实上,小陈的遭遇并非个例。随着电子游戏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时间佩戴耳机玩游戏,面临着听力损伤的风险。
据报道,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手机视频观看者和电脑游戏玩家可能面临因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声音,引起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和长期耳鸣风险。
一项发表在《BMJ公共卫生》上的系统性综述文章发现,电子游戏中的声音级别常常接近或超出健康安全限制,特别是使用耳机时,玩游戏的声音级别有时达到119分贝,远超过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声音安全暴露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目前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因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如用手机耳机听音乐)而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残疾性听力损失人士数量或将增加至9亿多。
专家指出,长时间、连续、高强度的噪音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于年轻人来说,长时间戴耳机或经常出入高分贝的音乐现场,都有损害听力的可能。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 付书彩 提醒:尽早养成健康的用耳习惯十分重要。如果你没办法测量分贝数,请将游戏音量保持在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水平,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五大隐形伤耳行为
"沉浸式"戴耳机:
超过85分贝持续1小时即构成风险(实测:地铁通勤者耳机音量普遍达94-110分贝);
暴力采耳:
棉签捅耳致真菌感染案例同比激增47%;
压力性损伤:
考研族突发低频耳聋就诊量增加3倍;
美妆隐患:
网红"精灵耳"注射引发耳廓囊肿新病例;
饮食误区:
高盐饮食加速耳蜗动脉硬化。
怎样判断听力是否下降?
1.可以听到声音,但听不清;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
4.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
5.必须要让对方重复一些内容;
6.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到比别人高的位置;
7.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有些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10.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如果有以上情况,很有可能是听力有所下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护耳指南】
✓ 60-60原则:音量≤60%,时长<60分钟/日。使用耳机时,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
✓ 选择合适的耳机: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其对听力的损伤相对较小。例如,华为FreeBuds Pro 4耳机能够实时监测耳内及环境噪音,生成个性化的听力保护报告,帮助用户科学用耳。
✓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特别是对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处于噪音环境的人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听力问题。
✓ 科学合理使用药物:用药要谨慎抗生素,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甚至耳聋。在使用药物时请遵医嘱。
✓ 注意擤鼻方式:擤鼻涕要优雅,两个鼻孔轮流来,别一起上。这样可以避免鼻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减少对咽鼓管的影响,从而保护耳朵健康。
✓ 防止水进入耳道:游泳、洗澡、洗头时,要避免让耳朵进水引起炎症。万一进水了,要让耳朵朝下“倒水”,然后用纸巾或棉棒温柔擦拭。
"听力损伤就像被偷走的时光,
等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听障群体,紧跟国内耳科发展走向,携手市残联开设九江市首家“天籁之家”“无声有爱”手语服务站,致力于为听力残疾人提供全生命周期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科室开展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充分体现了医院的综合实力,也为九江及周边地区听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科室配备德国徕卡手术显微镜、德国Storz鼻内镜及气管镜手术系统、日本富士能染色电子喉镜、美国史赛克耳科电钻、美敦力鼻科电动切割器、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丹麦麦迪森听力检测设备、尔听美ABR和耳声发射检查仪等国内外设备。
门诊电话:0792-2180035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梅 正
责编:刘新乐
审核:熊焕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