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九江APP

微博:视听九江

服务号:云上九江

订阅号:九江广播电视台

警惕隐匿的下肢“杀手”!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为一名老年患者成功实施下肢动脉长段内膜剥脱术

很多人都知道

心血管堵了是心梗

脑血管堵了是脑梗

但提起“腿梗”

可能许多人觉得很陌生

腿冷、腿麻、腿痛走不动路

尤其“三高”患者可得警惕了

有可能是“腿梗”找上了你

患者曹爷爷,74岁,2年前突然感觉行走活动200米左右,小腿就会酸胀、疼痛,休息数分钟后缓解,可继续行走100米,如此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多次辗转各大医院求医,疗效差,经多方打听来到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胃肠血管外科。

完善相关检查,科室负责人周红华团队考虑患者为双下肢全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因术前检查发现患者有心房颤动,为保证疗效,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组长谈运长主治医师组织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手术室等多学科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决定实施下肢动脉长段内膜剥脱术。

切除的动脉内膜

在南大二附院邱结华教授的指导下,手术团队术中取左侧大腿内侧两处切口,游离出股浅动脉,成功分段剥脱动脉斑块将近30cm。在护理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患者行走活动后腿疼症状消失,复查CTA血管全程通畅良好。

据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胃肠血管外科科室负责人周红华介绍,人们都知道心梗、脑梗会危及生命,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腿梗”,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它是下肢动脉发生了栓塞,导致下肢的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肢体的发凉、麻木、溃疡甚至组织坏死,起初很多人不在意,往往以为是腿痛、老寒腿。

因未及时处理,到了中晚期常因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部分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胃肠血管外科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支架植入术”“斑块旋切技术”“药物涂层球囊技术”等,均取得优良的效果。

对于复杂长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此次开展的首例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明显改善远期血管通畅率,其优良的效果、低廉的花费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沉积,动脉中层的变性以及继发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下肢动脉逐渐狭窄,发生闭塞,表现为一种下肢慢性缺血的疾病。

是比较常见的血管类疾病之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特别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三高”患者,以及长期吸烟的患者。

患者腿部无法获得所需的血液供应,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最明显的表现是走路时腿部疼痛(跛行)。

主要症状和体征

进行某些活动(如步行或爬楼梯)后,髋部、大腿或小腿的一侧或双侧肌肉出现痛性痉挛(跛行)。

· 腿部麻木或无力。

· 小腿或足部冰凉,特别是与另一侧相比时。

· 脚趾、足部或腿部的溃疡不愈合。

· 腿部颜色改变。

· 足部和腿部的毛发脱落或生长缓慢。

· 趾甲生长减慢。

· 腿部或足部的脉搏减弱或消失。

如果疾病进展,可导致您休息或躺着时出现疼痛(缺血性静息痛),严重可影响睡眠。通常将双腿垂悬于床边,可以暂时缓解疼痛。

何时就诊?

如果您有腿部疼痛、麻木、颜色苍白、温度下降等表现,不要将其视为衰老的正常表现而不予理会。及时就诊。

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也需要接受筛查:

1. 年龄超过65岁。

2. 年龄超过50岁,且有糖尿病病史或吸烟史。

3. 年龄低于50岁,但患有糖尿病且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比如肥胖或高血压。

如何预防?

1.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血管弹性。

2.控制体重

肥胖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锻炼来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定期体检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患者,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降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风险。

4.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梅    正

责编:陈    姗

审核:熊焕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