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九江APP

微博:视听九江

服务号:云上九江

订阅号:九江广播电视台

浔城悦读丨弘扬抗洪精神特辑(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浔 城 悦 读

书/中/有/香/一/起/品/味

九江新闻广播每晚陆续推出一批富有浓郁九江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声音穿透文字的国度,让文学融入声音的世界”。浔城之夜,带您悦读、悦听、悦心。

节目采用“访谈、朗读、轻解析”模式,邀请九江文人墨客为嘉宾,请他们围绕当期的主题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分享人生感悟。主持人通过现场朗读嘉宾的散文、诗歌或者一封家信等作品,将听众带入书中的情景。

播出时间:每日20:30——21:00。

收听方式:直接收听FM900,或关注“九江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在线收听。

编前语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2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抗洪斗争,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900红调频”特别策划“弘扬抗洪精神特辑”,我们正在征集本土文献及作家作品。陆续收到的作品中,每一篇都感动人心!每一篇都令人动容!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2016年7月24日的上午,永修县九合中学的操场上空,正飘荡着一曲深情的男女对唱《为了谁》。这是由中共永修县委宣传部、永修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县文化馆、县非遗中心、县电影公司组织的业余文艺队慰问抗洪部队战地文艺演出的序曲,是永修抗洪抢险一线官兵的真实写照,也是永修人民感恩感谢的心曲。

6月中旬以来,老天像丢了魂似的,每天大哭不止。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遭受98年以来又一次特大洪涝侵袭。地处鄱湖西岸、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修河、潦河之滨的永修县,首当其冲。鄱阳湖告急!修河告急!潦河告急!亚洲第一大土筑坝——柘林水电大坝告急!县境内沿河圩堤发生裂缝、脱坡、塌方、泡泉等险情数百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此情此景,永修县委、县政府领导果敢决策,统一部署,紧急发动全县上千名机关干部,带领数万群众开赴抗洪救灾第一线。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红色尖刀连”官兵也闻“汛”而来,他们飒爽的雄姿,勇猛的身影,星夜风雨兼程,千里驰援。来不及吃饭和休息,一头扎进抗洪抢险中。挖沟引水、装填砂石、肩背手扛,哪里有险情,就奔向哪里。饿了,啃几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矿泉水;累了,在堤坝上打个盹;伤了,简单处理下,继续战斗。他们想:堤外是洪水滔天,堤内是农田家园,时间就是生命,多使上一份力,乡亲们就能少一点损失,多一份安全。几天几夜的苦战,他们满身泥泞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皮肤晒出水泡、脖子被编织袋勒出血印,手磨烂了、脚泡肿了,但他们不叫苦、不喊疼,与永修40万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洪堤坝,演绎了一曲大爱无疆的优美旋律,谱写了一首战天斗地的抗洪壮歌!

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子弟兵夜以继日鏖战洪魔,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着汛情稳定,水位下降,为了缓解抗洪官兵繁重的防汛压力和疲劳,永修业余文艺队早就精心准备了战地文艺大餐。

为了让抗洪官兵少受一点酷热之苦,细心的38位文艺志愿者,不顾年长和身体,一大清晨,坐大巴,从县城出发,迎着晨曦,赶往永修九合中学官兵驻地。

非遗中心周江宁与县文化馆陈新伊在主持节目

非遗中心周江宁在独唱

小小白毛女

子弟兵合唱

军民互动节目

远远地,我看到一群身穿迷彩服,唱着队歌,精神抖擞的年轻士兵迎候在校内。那一刻,随车同行的我,突然喉头哽噎,泪水止不住在眼里打转。我的儿子与他们年龄相仿,甚至还大些,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嫌我啰嗦。而他们却远离家乡和父母,来到异地抗洪抢险,吃不好,睡不好,累得又黑又瘦。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有很多是独生子,又是国防生,可谓佼佼者,但他们并不因此娇气而要求特殊化。他们自觉藏起任性和柔弱,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力求成长。从他们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脸上和轻灵的身影,我感受到了军队熔炉的神奇,我后悔没让娇生惯养的儿子去当兵!

下车后,我静立了一会儿,然后悄悄地走向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并坐在了他们中间。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军人,我很好奇,也觉得很亲切。演出间隙,我与身边三位小战士进行了交谈。第一位是浙江金华小伙,22岁,已有四年兵龄,性格腼腆;第二位是连长吴畏,27岁,兵龄六年,安徽人,国防生,性格活泼、健谈;第三位是18岁的小战士,独生子,高中未毕业。他刚唱完一首歌回来,我好奇地问:你为何不读书来当兵?他笑呵呵地说:“我好动,读书不怎么乖!”我说:“现在觉得读书苦还是当兵苦!”他摸摸光脑袋说:刚参加军训时,差点当了逃兵,现在好了,习惯了!我说:如果放探亲假让你回家一趟,你是让父母好好疼你、宠你,还是帮父母做家务?他毫不犹豫地说:帮父母做家务!我笑了。

盛夏晌午的太阳,像盏老式大瓦斯灯泡似的悬在空中。高温似火,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在树上扯着嗓子地叫,嘘,嘘,嘘,一声长一声,像高压锅在排气,又像在叹息,但这丝毫不影响军民节目互动。女声独唱《兵哥哥》刚结束,吉他伴唱《老班长》又开始。像轻轻的问候,像殷殷的叮咛,充满温情与怜爱。小战士们听后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上台表演。很快,独唱或合唱《青花》《北京北京》《天使的长翅膀》《我的好兄弟》《兄弟抱一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京剧《杜鹃山》选段也不甘落后,肠气回存、余音缭绕;群舞《大刀进行曲》《五星红旗》气势磅礴;儿童芭蕾舞《白毛女》灵动可爱;最后一位战士的武术表演,虎虎生威,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最让人感动的,是爷爷奶奶辈的老演员们,早把自己当成了角色中的工农红军,把那些生龙活虎的抗洪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孙子。尽管自己热得大汗淋漓,却不停地喊战士们去阴地休息,还说:只要孩子们不热到,我们热点没关系!战士们和地方领导听后,深深地被感动了,越让他们离开越不离开,一直坐在毒辣的太阳里观看。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一个多小时的高温考验,生动诠释着军民鱼水情,也展现了志愿者和人民子弟兵英勇风姿和多才多艺的一面。

如果说人民子弟兵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那么,这些大妈大叔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

梁莉

江西省作协会员,做过教师、编辑,作品散见于《滇池》《星火》《创作评谭》《诗江西》《思茅文艺》《椰城》《广州日报》《江西青年报》《浔阳江》《九江日报》《浔阳江晚报》《长江周刊》等。有小说入选《新世纪江西女作家作品选》《九江优秀文学作品选》,散文入选《八十个江西人的四十年》,诗歌分别入选《2018年江西诗歌年选》《山水九江》。

编辑:黄碧辰

责编:刘新乐

审核:杨罗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