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九江APP

微博:视听九江

服务号:云上九江

订阅号:九江广播电视台

你眼中的修水是怎样的?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老家印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故乡的祥云。修水人眼中的故乡是怎么样的?一条最美河流、两大文化奇才、三省通衢要地、四块金字招牌!

一条最美河流

一江修河情,水墨江南韵。如果把江西五大水系,比作右手垂直向下的五根手指,“大拇指”所在的修河,潇洒奔腾七百里,东涌“掌心”鄱阳湖。修水县,也因修河而得名。

▲修水县城。摄影丨梁海

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深处有人家。泛舟修江上,山在水中摇,水在山间绕,河水潺潺,波光粼粼,烟雨蒙蒙……“修水浓青,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如诗如画的修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河流”。修河源起吴头楚尾,这里风景秀丽,山雄、景奇、林丰、水美,被人们盛赞为湘鄂赣的“香格里拉”。修水县下游的庐山西海,是对修河“天资”的精炼浓缩,山水交融、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就连下游都能邂逅桃花水母,足以见得修河是何等的明净动人。这条最美河流,还衍生出了一条文化的长河。就拿以“修河”命名的宁河戏来说,“所演之剧多关于忠臣、孝子、烈女、贤妇的故事,感化人心的力量颇大。”无不以“劝之以善,诫之以恶”为教化宗旨,在修河儿女的心中泛起涟漪,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在修水人的眼中,修河是一条僻静僻静的河,软泥上踏响着父亲的嘱托,浪花里常奏起母亲的歌;她又是一条幽深幽深的河,水草间传唱着山谷的诗作,流沙下淘不尽如是的传说;她还是一条修长修长的河,湖光中闪烁着笑开的渔火,海浦外庇佑着祖国的山河。

▲修河明月湾

▲泛舟修江上

两大文化奇才

修水,是一个诞生文化奇才的地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诗书双绝”黄庭坚和“一代宗师”陈寅恪。

1045年6月,黄庭坚出生在修水县双井村。黄庭坚是千载难逢的“全能式复合型”文化巨匠,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鼻祖,是《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男主角”。他写的《砥柱铭》一度刷新中国书画拍卖纪录,以4.368亿元的天价成交,成为“最昂贵”的作品。

▲黄庭坚雕像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在诗歌、词赋、散文、书法、史学、理学、释道哲学诸方面的精深造诣和杰出成就,不仅在当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流泽后世,沾溉学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他在史学方面享有“黄太史”之称,艺术则以书法为最,位列苏、黄、米、蔡四家第二;诗歌与苏轼双峰并峙,词与秦观齐名,散文各体兼擅而尤长于赋,妙于题跋,苏轼称之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黄庭坚的作品是宋代文化中的“象牙塔”,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奇特的“黄庭坚现象”。

▲黄庭坚故里、双井进士园

陈寅恪在写《王国维纪念碑碑文》时,落款“义宁(今修水)陈寅恪撰文”,时刻不忘自己是修水人。他爷爷陈宝箴和父亲陈三立都在修水出生。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极负盛名的国学大师和资深学者,在史学、文学、哲学等多领域成就显赫,通晓十七种语言文字,素以“四不讲”著称,名列“清华四大导师”。

▲精神矍铄的陈寅恪

胡适评价:“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古典文学研究大师傅斯年惊叹:“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自愧不如道:“我虽著作等身,加起来不足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历史学家郑天挺敬称陈寅恪为“教授的教授”。”吴宓、朱自清、冯友兰等不少知名教授都会去听他的课。“狂人”刘文典评价西南联大只有两个半教授,陈排第一。陈寅恪学生季羡林说,清华对他最重要的课程是陈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抗战期间,陈寅恪在几乎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愣是靠记忆写下《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经典范式。晚年双目失明、右腿骨折,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记忆力,著述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两部巨著及数十篇论文。

▲陈寅恪故里陈家大屋。摄影丨梁振堂

三省通衢要地

铺开一张中国地图,把赣鄂湘三省省会连成一个三角形,重心所落之处,刚好在修水山水之间。从传统的一城一域来看,修水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地处偏境的“边城”。但跳出江西、纵跨长江看修水,她恰好处在三省九县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三省通衢要地。修水县距南昌、长沙、武汉均不到300公里,当我们屹立在修水天岳之巅,眺望在幕阜黄龙山顶,鸡鸣三省地,一山观两湖、一水发三江,潇湘晨光、荆楚夜雨、赣鄱风云,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鸡鸣三省”的黄龙山。摄影丨冷伍敏

修水地理位置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宋明清时期,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部曾进军修城。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部两度入境;康熙十三年(1674)起,义军杨白巾、张犹龙等四进州城;咸丰五年(1855)十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与清军战于小斗岭,清总镇刘开泰父子阵亡;光绪三十三年(1907)一月,同盟会发动的萍浏醴武装起义,姜守旦所部进入县境。土地革命时期,修水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黄坊大捷”歼敌千余人,是湘鄂赣苏区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打的一场大胜仗。全面抗战时期,特别是长沙会战期间,川军第20军杨汉域部133师、134师大败日军,杨汉域在苦竹岭大石上镌下“蜀人杨汉域率精兵五千大破倭寇于此”。

如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可谓东风正劲,特别是“十四五”规划了两条穿越修水的高铁,使得修水区位枢纽的地位更加明显,内陆开放的优势更加凸显,争得区域龙头的气势更加彰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修水一定能在规划一体布局、空间一体延伸、基础设施一体对接、产业一体发展、公共服务一体优化等方面作出更多探索,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破格蝶变”“凤凰涅槃”,打造成“中三角”的桥头堡。

▲连接赣湘的修平高速。摄影丨梁振堂

四块金字招牌

一面军旗。修水是我党我军第一面军旗诞生的地方。毛泽东同志在他的第一首军旅诗词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曾留学法国、见过苏联红军旗子的何长工等人接受了设计军旗的具体任务。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镰刀斧头交叉在一起代表工农,红色旗面代表革命和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着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就这样在修水诞生了。作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所在地,修水也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1976年,修水县派人对何长工进行专访,记录了第一面军旗在修水诞生的全过程。2007年,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刊文《弘扬秋收起义的光荣革命传统》称,修水是军旗诞生的地方。201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到修水考察并题词——军旗诞生的地方。《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等党史军史著作都详细记载了军旗在修水诞生的细节。坐落在修水的工农革命军师部旧址、军旗制作地熊氏宗祠以及制作军旗人员获得的“7个铜板”报酬,也都非常完好地作为物证保留下来。

▲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

一杯好茶。修水旧称宁州,所产红茶叫宁州工夫红茶,简称宁红。在江西最具影响的“四绿一红”茶品牌中,“一红”指的就是宁红,也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1891年,修水籍大茶商罗坤化制作的100箱宁红茶送汉口销售,适逢俄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游历来华抵汉口茶市,品尝宁红后大加赞赏,以每箱100两白银全部购买,并赠“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嵌金长匾,将宁红茶列为沙皇皇室饮品,宁红“太子茶”由此而来。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宁红茶获得甲级大奖章,比同年获金奖的茅台酒等产品还高两个等次。上世纪30年代,宁红更是声名鼎盛,在上海、香港等口岸,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行规。当时,修水全县茶行林立,达100多家,浙江慈溪陈布雷的父辈就在修水做茶叶生意。“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欣然题词“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宁州红茶誉满神州 ”。吴觉农先生回忆1934年到英国伦敦考察,发现伦敦市场茶叶小包装外面写着宁州红茶,里面却装祁门红茶,说明宁红、祁红茶的品质不相上下,属同一水平。

▲宁红茶。摄影丨李浩文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绿茶方面,早在北宋,黄庭坚将家乡“双井绿”茶推赏于京师,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苏东坡、司马光、梅尧臣等纷纷挥毫点赞,赞美双井绿茶诗达百余首。同时,修水还是金丝皇菊的原产地。但修水人自己喜欢吃“菊花茶”即“什锦茶”,一般有茶叶、腌制盐菊花、炒黄豆、芝麻、花生、生姜、陈皮、花椒等几种甚至十几种佐料。

▲茶园一角

一座祖庭。“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修水县黄龙寺,是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祖庭。黄龙寺始建于唐乾宁二年(895年),超慧祖师至黄龙观止而言曰:“凝三山之灵秀,蓄九泉之源流,九关十三锁,真佛境也。”黄龙寺在宋代为江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僧众达1200余人。创立于北宋神宗年间的黄龙宗,以博大精深、机警风趣的传道方式,广为朝野接纳、深受僧俗喜爱,后传至日本、朝鲜,并远播东南亚、欧美等地,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贡献,如今日本犹有15个支派。黄龙寺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祖庭遗址、摩崖石刻、唐代古井以及遍布寺周的僧塔等众多珍稀文物。周敦颐、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苏澈、张商英等都曾作为黄龙居士、方外大弟子在此修禅受法。黄龙寺对儒释道的融合、中国禅宗的最终成熟起到了关键而独特的作用。

▲黄龙寺及周边石刻

一代佳人。修水是一方盛产惊世美女的宝地。江西美女多,修水美女窝。若问女子何处佳,修水姑哩一朵花。修水人称女孩子为“姑哩”。据大顺档案和明清史料,1644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克北京后亲下密旨,命大将吴汝义一定要找到宫女名册,并于3月28日将两千多名宫女“分赏有功将士”。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从山海关长驱直入围剿大顺军。可叹霸王难别姬!大顺将领们牵着米脂婆姨和后宫佳丽的纤手,一路南下至赣鄂边境的修水幕阜山区。闯王夫人高桂英、公主李翠微、侄子(继子)李过等将指挥部和老营驻扎在修水县黄龙寺。当年负责分赏宫女的吴汝义则率4000余将士驻扎在该县白岭镇的白石寨(金峰山)上。最终因清军攻势过猛,李过在黄龙寺削发为僧,吴汝义抗清殒命,随行的米脂婆姨和明皇宫宫女们,要么结对隐姓埋名,要么与修水白岭等地居民通婚,宫廷的爱恋延续至深山依然风情万种。好风情遗传了美丽的基因,好风土培育了美丽的肌肤,好风物滋养了美丽的容颜,好风气锤炼了美丽的气质,好风水熏陶了美丽的心灵,或许这“五风”“五好”就是修水出美女的缘故吧!

其实,修水女子的美,不仅仅体现在颜值上。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大义凛然之美。土地革命时期,担任红军地下联络员的胡爱英与年仅11岁的长子张敦训在执行任务途中,被敌逮捕,拒不供出地下组织及红军驻地,4天后,与其儿子一道,被敌残酷杀害。修水苏区妇女自发组织洗衣补衣队等,还做布鞋支援红军,主动炒爆米花给赤卫队做干粮。2018年,怀有身孕的扶贫女干部樊贞子同丈夫一起,利用周末时间前往贫困户家帮助销售养殖土鸡,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

▲央视《探索·发现》解读修水美女的皇室基因密码

幕阜山脉,左洞庭,右彭蠡,纵横三百余里,修水居其腹地,多生神奇。这里是屈原的流放地、杜甫的归宿地、黄庭坚的诞生地、李自成的栖身地,这里也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彭德怀、罗荣桓革命生涯的重要启航地……因而,一篇小文实难话尽修水奇闻,修水人写修水也必然带有浓浓的情感偏见!如果言过其实,那都是根源于“月是故乡明”,根源于“情人眼里出西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