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九江APP

微博:视听九江

服务号:云上九江

订阅号:九江广播电视台

青年干部的“破茧成蝶”之路

欲成大器必先劳其筋骨,厚积薄发方能行稳致远。广大青年干部历经笔试、面试层层选拔,从高校这所“小课堂”,一头扎进基层这个“大课堂”,当厚植坚韧不拔之心,秉持久久为功之道,默默积蓄“破茧成蝶”、振翅高飞的蜕变力量。

  从“我不知道”到“请您放心”,在服务群众中突破思想之茧,锚定振翅高飞的“航向标”。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应当亲民爱民、有求必应,能够游刃有余地回应群众诉求。然而,青年干部初来乍到,空有为民服务之心,却缺乏为民服务的本领,面对群众诘问,往往三言两语便难以招架,只能高高挂起“我不知道”的挡箭牌。有灵活者,会为群众倒上一杯热茶,说一声“帮您问问”,换来了群众一时称赞,但迟迟不能解决问题,最终加剧群众的不满和不信任。基层青年干部当“以百姓心为心”,把自己放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我来办事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服务?”从而得出“句句有回答、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最终答案。进而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等各领域知识,努力将党的各项政策融会贯通,避免群众询问时哑口无言、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要经常扪心叩问“我能为群众做什么”,从“坐等事情上门”变“主动出击服务”,做到“让服务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成为一名让群众“放心”“舒心”“暖心”的基层干部。

  从“我不会做”到“做就做好”,在攻坚克难中挣脱安逸之茧,蓄足振翅高飞的“动力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既是青年干部快速成长的“试验场”,也是检验青年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试金石”。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小白”,大多数青年干部对撰写公文、群众工作和各类业务工作毫无经验,“我不会”“我不行”的畏难情绪和本领恐慌充斥内心。但只要不去尝试,永远都是“零”,从“新手”变成“高手”,都是一点一点积累、一步一步过来的。基层青年干部不妨多些“自讨苦吃”的劲头,多做“不擅长的事”,多啃“不好啃的骨头”,主动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一线等多岗位历练成长,经受一些摔打、挫折、考验,用“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刻苦锤炼“看家本领”、用“绳捆三道紧,账算三遍清”的严谨对待每一项工作,不断积蓄“做就做好”的底气。尽管奋斗的过程总是痛苦的,但当负责领域的工作得到领导肯定、惠民利民的实事得到群众认可、精心撰写的稿件得到媒体刊登时,青年干部必然能从中品尝到“甜”的滋味。

  从“支支吾吾”到“侃侃而谈”,在真学实干中褪去稚气之茧,练就振翅高飞的“硬翅膀”。“言为心声,话风即人”,说话折射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人生感悟,反映了知识积累、工作水平。作为基层干部,说什么、怎么说,关系工作成效,影响事业发展。时下,一些基层青年干部“不会说话”,到群众家中走访时“生搬硬套”、满嘴空话,领导点名发言时闪烁其词、不知所云,损害了干部形象和干事氛围。基层青年干部当勤练“说话”这项基本功,学会讲“有质量的短话”,用最简练、最精准、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把工作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要学会讲“有胆魄的真话”,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大胆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思路和建议。要学会讲“有温度的家常话”,少些照本宣科、长篇大论、故作高深的“官话套话”,多些紧跟潮流、幽默诙谐、引人入胜的“群众语言”,快速融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嘴上功夫”的提升,必然能让青年干部与群众距离更近、工作作风更实、思维能力更强,为更好履职尽责奠定坚实的基础。(郭承昊)

(来源:大江网 )

编辑:吴   晨    

责编:刘新乐      

审核:杨罗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