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九江APP

微博:视听九江

服务号:云上九江

订阅号:九江广播电视台

紧跟技术前沿 保障患者安全——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9月27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胡健带领护理团队在超声引导下首次运用3CG(Sherlock 3CGTipConfirmation System)尖端定位装置,成功为一名刚行颅内动静脉瘘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1岁女性患者,筑起经外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PICC),及时有效解决了患者静脉治疗安全问题,标志着医院PICC技术实现新突破,开启静脉输液治疗新阶段。

PICC置管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重症临床,但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能达到理想位置,有时根据穿刺点的改变需要反复测量需要置入的导管长度,置管完成后还需要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后再进行输注治疗,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来说,如何更快速、准确、安全地实时识别尖端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快速为患者建立起有效通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NICU静疗团队将3CG传感器导联线与患者体表的电极片相连接,将3CG传感器置于患者胸部适当位置,使传感器翼片紧贴患者皮肤,在相连屏幕上引出心电图波形。

置管护士采用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顺利置入PICC导管,将导管送入预测长度时,把导管外露导丝与3CG传感器相应接口相连,继续送入导管,观察心电图P波变化。当导管尖端到达理想位置后,超声上P波的颜色会从黄色变为绿色,即表明导管尖端到达理想位置准确、方便、快捷、安全。

3CG尖端追踪及定位系统辅助PICC导管置入,定位精准,置管成功率高,降低了导管异位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了PICC置管并发症,保证了患者安全,该项技术将腔內心电图定位技术与血管可视化技术完美搭配,使静脉治疗管理和决策更高效、更清晰、更安全,开启心电定位技术新时代。

ECG(腔内心电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尖端定位。国内医院陆续开始开展腔内心电图下PICC尖端定位技术。但由于该方法置管中找到P波的最大波幅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想要达到理想的尖端位置并不容易。3CG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当P波到达最大振幅时,超声上P波的颜色会从黄色变成绿色,即表明导管尖端到达理想位置,定位更加准确,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在递送导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P波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导管尖端到达PICC最佳位置CAJ,而且不增加成本,真正惠及广大患者,但目前九江地区尚未开展此项技术。此次,NICU护理团队成功开展3CG导管尖端定位PICC置管术,为九江市首例。

在以后的工作中,NICU护理团队积极响应“爱院爱科我自爱,院荣科荣我自荣”的主题活动,继续坚持以患者健康至上为宗旨,紧跟技术前沿持续探索创新,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服务。

编辑:吴   晨

责编:刘新乐

审核:杨罗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