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背后的故事】武宁县革命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骨 浩气当永存
摘要:武宁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协和公园北面山麓,这里松柏常青。拾级而上,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烈士群雕壁画生动展现了无数革命将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情怀,迸发出震撼苍天的浩然正气。这里,成为那些为国家、民族利益前赴后继作出伟大牺牲的烈士们最后的归宿。
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 武宁台 李宁)武宁位于赣西北,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这里有彭德怀等革命前辈的斗争足迹,是一块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遗留了许多的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红色地标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今天(7月26日)一起走进武宁县革命烈士陵园。
武宁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协和公园北面山麓,这里松柏常青。拾级而上,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庄严肃穆。烈士群雕壁画生动展现了无数革命将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情怀,迸发出震撼苍天的浩然正气。这里,成为那些为国家、民族利益前赴后继作出伟大牺牲的烈士们最后的归宿。
【武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股干部 陈稣云】武宁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代又一代武宁人投身于革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染红了飘扬的旗帜。在武宁革命烈士陵园安葬了94名烈士的骨灰,他们其中一部分人连名字都没有,正是他们的英勇牺牲才有了今天(7月26日)的幸福生活。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武宁儿女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李屏仁就是这些英烈的代表。
【武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褒扬纪念股干部 陈稣云】李屏仁出生于富庶家庭,却因同情百姓疾苦,弃笔从戎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1936年,他担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同年,随军西征在战斗中光荣负伤。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以身殉职献出了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武宁县委、县政府修建了烈士陵园,并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多次迁建。2004年,武宁县革命烈士陵园迁至现址。陵园经过相关部门的精心管护和修缮,不仅环境得到美化,而且还成为武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的党员干部、学生、群众自发而来,瞻仰和缅怀这些革命烈士。
(来源:九江一套)
编辑:吴晨
责编:熊焕唐
审核:李曜位
责任编辑:九江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
全部评论